【聚焦两会】“物业城市”如何出圈?| 诚则成这样解读

发布时间:2022-03-25



2022年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提出,将城市当成一个“大物业”进行管理。

他表示,在城市治理中,基层事务繁多,但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有限。基层治理工作的内容是极其复杂的,工作量也不断在加大,但人员的编制有限,也就形成了常说的“上面千条线、下面一根针”的情况

在实际操作中,政府治理结构是一套纵向垂直体系,需要很强的执行力,但在基层治理层面,需要多个部门横向合作,因此,有必要将纵向工作指令在街道层面做出整合。

基层工作者事务性较多,缺少足够的时间和调配资源提高服务质量,间接造成人民群众对基层工作的感知度不强、满意度不高的情况。

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建议



2b4246c9-553e-4592-aec1-065270c4ae87.jpg



01
重塑公共服务流程生态
  1. 政府适当放权

    依法下放和优化公共资源、公共事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有关事权。

  2. 公共服务整体外包

    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发包方,授权总包方对物业城市项目全流程把控。

  3. 企业穿针引线

    总包方承接政府“放管服”改革需求,成为政府与民众有效连接点。


02
促进企业参与社会治理
  1. 在需求侧:

    政府购买服务,以凭单或专项资金的方式将指定的公共服务交付给服务使用者,并定期对物业城市的管理模式进行督导、检查和验收。

  2. 在供给侧:

    企业以服务总包商的角色进入城市日常运营,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,并为城市治理难题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。


根据物业城市的运营模式特征,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,能够纳入“物业城市”的领域范围大致可以包括公共事物公共服务、公共资产运营以及公共秩序维护等几个方面。


49c40468-1c0c-4187-9885-55444b50e630.png


物业城市管理范围之广、体量之大、主体之多、应急响应要求之高、复杂程度等等都是传统物业项目无法比拟的。那么如何抓住物业城市的新风口,突破常规模式?诚则成《如何用“物业城市”服务及监控标准驱动城市治理新格局》课程倾情为您呈现。


请扫海报二维码预约课程
2bfef25f0ef962a5cab05610af9c79c.jpg






微信扫一扫
关注该公众号